新闻资讯

News
灌溉知识

节水灌溉是朝阳农业发展

2018-02-07

朝阳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以色列的水平)。据最新水资源公报显示,朝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4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820立方米的54%,是全国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的20%。从这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总量非常有限,水资源配置要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单纯依靠增加农业用水开采量来继续扩大农业种植业灌溉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就要彻底改变我市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一方面可以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可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日益发展的用水需求。解决农业灌溉缺水矛盾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节水滴灌技术,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让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益,这也是解决我市农业种植业缺水问题的重要出路。

  节水滴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这种技术是利用干管、支管等一系列塑料管道,通过直径约8毫米左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在低压下将水、肥、农药等在重力和毛细作用下缓慢输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方式,从而避免了沟渠流水和大水漫灌,能使作物主要根区土壤经常保持最优的含水状况。此外,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干旱缺水少雨地区农作物生长发育。其优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是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田灌溉由浇地转变为浇作物,水的利用系数从0.3提高到0.98,从而引发灌溉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二是改革传统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灌溉水通过管路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并且在灌水同时将肥随水施到作物根部,免除了灌溉和施肥的田间劳作,既节水又节肥还节地,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这种先进的灌溉方法,已经在国外的美国、以色列、瑞士和国内的新疆、甘肃、宁夏等部分地区发展得非常成熟了。

  从2011年开始,朝阳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农业节水滴灌工程。朝阳计划从2011—2015年发展节水滴灌面积206万亩,其中国家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发展大田粮食作物滴灌148万亩,省节水滴灌项目以灌溉经济作物和果树为主发展滴灌面积58万亩。2011年至2013年,全市完成节水滴灌项目投资10.5亿元,新建水源井1279眼,改造水源井3619眼,埋设地下干支管网11465公里,安装滴灌工程首部4898处,铺设地面辅管7344公里,滴灌带(管)58.65万公里。目前,完成节水滴灌工程面积133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85.33万亩,经济作物滴灌9.38万亩,果树滴灌38.62万亩,全市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了0.68。

  2014年,朝阳市在已建设133万亩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实施好今秋明春节水滴灌工程任务。秋收后及时进行地埋管网工程施工和水源井建设,务必在11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还要把好设备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市场准入关。具备水源条件和地质条件的,还要尽可能扩大该工程实施面积,以增强我市种植业抗旱能力。另外,做好保护地供水管理工作,尽早使我市设施农业全部采取滴灌或喷灌等节水措施。

  目前,节水滴灌工程建设已给朝阳市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可喜变化,滴灌增产、节水、增收效果明显。以玉米膜下滴灌为例,我市通过实施节水滴灌工程增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节水效益。玉米膜下滴灌地块全生育期滴灌5次,每次灌水量10立方米/亩左右,全生育期滴灌定额60立方米/亩。管灌和防渗渠灌地块种植玉米灌水4次,每次灌水40-60立方米/亩,全生育期灌溉定额200立方米/亩。玉米膜下滴灌比管灌、防渗渠灌减少灌溉定额140立方米/亩。目前项目区85万亩粮食作物玉米膜下滴灌总节约灌溉用水1.19亿立方米。二是节电效益。膜下滴灌平均灌水一次用电量为12千瓦时,全生育期灌5次,全年用电量60千瓦时。管灌平均灌水一次用电量为40千瓦时,全生育期灌4次,全年用电量160千瓦时。全年玉米膜下滴灌比管灌可省电量100千瓦时,每度电按0.5元计算,每亩可节电50元,项目区一年节电效益为4300万元,且土地利用效率提高6%。三是省工效益。膜下滴灌种植与普通地面灌种植相比,节省了铲地、耥地和灌地用工量,每亩约节省2个工日。按每个工日80元计算,每亩省工效益为160元,项目区年内玉米膜下滴灌省工效益为1.36亿元。四是增收效益。实施膜下滴灌后玉米每亩平均增产238公斤,在2013年秋收时,朝阳县七道岭乡良图沟村玉米膜下滴灌亩产量为950公斤,较往年亩增产200公斤。建平县昌隆镇昌隆村亩产1100公斤,较往年亩增产30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全市项目区平均每亩地可增加产值476元。加上节水、节电、省工和滴灌带回收费用,扣除实施膜下滴灌增加的生产成本农膜60元/亩、滴灌带160元/亩和除草剂15元/亩,农民每亩可增收472元以上,项目区年内玉米膜下滴灌纯增收效益约为4亿元以上。我市206万亩节水增粮工程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部完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量2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的蓄水量,每年增加农产品作物产量5亿公斤,实现增收12亿元左右。